晶振电路中电容的关键作用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5-05-29 15:02:35 | 118 次阅读
晶振,全称为,它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来产生稳定频率的振荡信号。石英晶体在外部激励下可以产生谐振,从而构成一个选频网络。最常见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型的 “Pierce ”,它主要由一个反相器、晶体和两个电容组成。
构成振荡器反馈网络:在晶振电路中,C1 和 C2 与晶体共同形成一个典型的负阻振荡器。这两个电容通过地构成分压网络,使得输出端的信号能够反馈回输入端。并且,它们还能提供合适的相位移和增益条件,从而维持电路的振荡。从电路原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反馈机制是保证晶振能够稳定输出特定频率信号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两个电容,电路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反馈,也就难以实现稳定的振荡。
提高频率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合适的电容可以帮助系统抑制寄生振荡模式,提高频率稳定性,并降低电磁干扰敏感度。在实际的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如电磁辐射、电源波动等。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容值,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干扰对晶振输出频率的影响,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容值
选择晶振电容通常需要结合晶体规格和 PCB 布局综合考虑。一个通用的计算思路如下:首先,查阅晶体手册,找到其推荐的 CL 值(如 CL = 18pF)。然后,假设板上杂散电容约为 4pF。接着,根据负载电容的计算公式反推 C1 和 C2 的值。这时,可以选择标准值 27pF 或 30pF 的,实际允许有一定偏差,但关键是电容匹配要对称,避免相位误差。因为相位误差可能会导致信号失真,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domainnameq.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