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总线是philips公司所提倡的两线式的简单接口。它不但应用于eeprom,而且还应用于lcd驱动器以及ram、i/o端口等。i2c总线上不但能连接若干个从属控制器,还可以连接多主控器,因而可以在总线上连接多个主机,共享该总线。总线速度由version1.0所定义的标准模式(最高时钟为100khz),再加上快速模式(至400khz),提高到1998年上市的version2.0的3.4mbps速度。由于我们所举出的实例m24c01等是基于版本version1.0的,因此时钟速度最高至400khz。 i2c总线上数据的传输单位为8位。因为在发送完8位的数据后,接收方将返回1位的状态值(ack/noack),因此pc总线是以共计9时钟周期为一个传输单位的。 i2c总线传输的流程如图所示。在i2c总线上,从起始条件到结束条件是-个传输操作的单位。通过在通常的数据传输中设置不出现在总线工作模式中的起始/结束条件,可以避兔总线上因为其他器件传输的数据所造成的误操作。 图 i2c总线的数据传输流程 起始条件之后,开始进行传输的起始字节的格式如表3.5所示。最低位是用于区分读/写操作
output buffer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模型是一种基于v/i曲线的对i/o buffer快速准确建模的方法,是反映芯片驱动和接收电气特性的一种国际标准,它提供一种标准的文件格式来记录如驱动源输出阻抗、上升/下降时间及输入负载等参数,非常适合做振荡和串扰等高频效应的计算与仿真。 ibis规范最初由一个被称为ibis开放论坛的工业组织编写,这个组织是由一些eda厂商、计算机制造商、半导体厂商和大学组成的。ibis的版本发布情况为:1993年4月第一次推出version1.0版,同年6月经修改后发布了version1.1版,1994年6月在san diego 通过了version2.0 版,同年12 月升级为version2.1 版,1995 年12 月其version2.1 版成为ansi/eia-656 标准,1997年6月发布了version3.0 版,同年9月被接纳为iec 62012-1标准,1998 年升级为version3.1版,1999年1月推出了当前最新的版本version3.2版。 ibis本身只是一种文件格式,它说明在一标准的ibis文件
ibis(input/output buffer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模型是一种定义输入/输出缓冲器(i/o buffer)v-i和v-r响应的一种模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制造商→eda软件厂商→设计工程师之间相互交换电子元件仿真数据的标准格式。ibis的版本发布情况为:1993年4月首次推出version1.0版;1994年6月发布了version2.0版;1997年6月发布了version3.0版,并于同年9月被接纳为iec 62012-1标准;1999年1月推出了version3.2版,该版本为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而目前最新的版本为2006年6月推出的version4.2版。 ibis模型属于一种行为模型,它不是从要仿真的元件的结构出发进行定义的,而是从元件的行为出发进行定义的,描述了器件在特定负载、特定封装下的输入/输出行为,而不是实际的电气组成。ibis模型主要用于板极的系统仿真,可以帮助设计者在存在高速设计规则约束的设计中获取准确的信息以进行分析和计算。由于它不涉及芯片内部的结构信息,因此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 ibis本身只是—种文件格式,
b计算后返回的结果。框图程序见图2。此程序较完整地描述了调用matlab过程的总体框架,至于复杂的算法可以在matlab中实现。首先必须引用自动化对象。为此在labview的controls>>activex>>automation refnum模板中选择自动化引用(automation refnum)控制量,将其放置在前面板上,设置控件的visible属性为false,从对象列表中选择matlab application(version6.5)type library version1.0。这样matlabr的引用就添加到程序中,其对应的图标为mlapp.dimlapp。为了简化访问自动化服务器的过程,labview在其function>l>communication>>activex模板中提供了一组与activex操作相关的子vi,其中automation open.vi打开引用,启动matlab自动化服务器,并将引用传递给其它节点,如属性节点(property node)、调用方法节点(invoke node)。程序中labview调用putfullm
ut/output buffer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模型是一种基于v/i曲线的对i/o buffer快速准 确建模的方法,是反映芯片驱动和接收电气特性的一种国际标准,它提供一种标准的文件格式来记录如驱动源输出阻抗、上升/下降时间及输入负载等参数,非常适合做振铃和串扰等高频效应的计算与仿真。ibis规范最初由一个被称为ibis开放论坛的工业组织编写,这个组织是由一些eda厂商、计算机制造商、半导体厂商和大学组成的。ibis的版本发布情况为:1993年4月第一次推出version1.0版,同年6月经修改后发布了version1.1版,1994年6月在san diego通过了version2.0版,同年12月升级为version2.1版,1995年12 月其version2.1版成为ansi/eia-656标准,1997年6月发布了version3.0版,同年9月被接纳为iec 62012-1 标准,1998年升级为version3.1版,1999年1月推出了当前最新的版本version3.2版。 现在已有多家半导体器件生产厂家及cae/eda公司支持此ibis规范,